隨著宏觀經濟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,中國零售業增速同步放緩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和網上零售額增速雙雙放緩,網上購物紅利消失。下面進行實體零售行業發展分析。
2018 年,全國零售市場銷售規模平穩增長,增速有所回落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全國商品零售額33.8萬億元,同比增長8.9%,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1.3個百分點,但與其他國家相比,仍處于較高水平。
當前,中國快消品整體回暖,通路多樣化進一步提升。線下實體點仍然為零售的主要渠道,銷售額增長恢復到雙位數,但線上渠道增長達到了34%,線上+線下的渠道增長14%,而線下渠道雖然增幅最慢,但也達到了8%。
零售行業分析表示,傳統零售業態互為補充,各類業態通過品類與經營時間的差異以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,各個成熟門店都有其穩定的目標消費群體和相對穩定的客流量,距離是良好的護城河。
而新業態怪獸則讓流量再分配,在區域消費者數量、需求變化不大的情況下,融合新業態的出現,其輻射半徑和流量攔截的能力會使得線下消費客流進行重新分配,融合新業態的成熟門店的客源來源更加廣泛。
于此同時,傳統零售小店也在不斷突破消費者觸達范圍:8%的被訪小店店主嘗試與在線銷售、外賣配送以及社交平臺合作與周邊固定群體的消費者增強綁定關系。
其通過社交平臺、外賣平臺、電商配送等第三方平臺產生的日交易額占全天交易額的13%。目前,我國有超過230萬的傳統零售小店,這將是未來增長的重要引擎。
另一方面,產品推陳出新店內資源爭奪加劇,優化產品組合和空間布局將成為2019零售運營的重中之重。這一挑戰在下線城市表現更加明顯,大賣場下線城市單品比上線城市少7.5%,小型通路如便利店要少29%的單點單品。以上便是實體零售行業發展分析的所有內容了。